曾經的世界冠軍,退役之后這么美!
776
2022-07-03
岷江中游灌縣附近的都江堰,是我國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這種無壩引水為特征,還在使用的防洪灌溉工程,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非常引以為豪。下面小編一起了解下吧!
都江堰相傳是公元前250年的秦代,[bai]蜀郡郡守李冰父子率領勞動人民所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當年大禹治水拯救了整個成都平原,這才有了天府之國,這是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凝聚了古代人的智慧結晶。都江堰由魚嘴分水堤、寶瓶口引水口和飛沙堰溢洪道三項主要工程以及成千上萬條于支渠和分水堰組成?!棒~嘴”是建筑在江心的分水堤壩,因前部伸入江中,扁平如魚嘴而得名。它把從高山峽谷滾滾而來的岷江,分成內江和外江: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來排泄洪水;內江是岷江別流,即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來灌溉農田。
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大支流,發源于四川北部海拔3000多米的岷山南麓,穿越上游深山峽谷,流至灌縣城西進入成都平原。成都平原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岷江至此,驟然開闊,河床坡降變緩,水流速度變慢,江水從上游挾帶來的卵石、泥沙,便在這里大量積存下來,造成河道淤塞。每遇雨季,河水常常泛濫成災,而枯水季節,平原上又易遭干旱。都江堰就是為了解決成都平原的水旱災害而興建的兼有防洪、灌溉、航運、漂木等多種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采用竹、木、卵石修建,就地取材,施工簡便,維修費用低廉。用這些材料做成的竹籠、石礫等,可以截流、調水、分流、護岸,這在施工技術上也是一件杰出的創舉。在長期的運用和管理實踐中,人們還總結出“深淘灘、低作堰”六字訣,后來又作石犀和臥鐵,作為每年修淘灘的控制高度,形成了一整套科學的管理制度。
兩千多年來,都江堰對成都平原農業生產發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使這里成為富饒的沃野。都江堰灌區經過歷代勞動人民不斷改造擴大,到上個世紀50年代末,都江堰灌區面積已擴大到近600萬畝。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它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